北华大学孔子学堂|宋嘉慧:品儒学经典,促古道今承

  孔子学堂    |      2020-04-10    |     人气:5142     |    标签:

  我与学堂初识于刚入学的第一个秋天,因孔老夫子与儒家文化而结缘。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古今第一圣人”是对孔子的赞颂。我们曾背过很多孔子的文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所学不仅是谋生之学,而且是文化之学、传承之学。所以孔子“四十而不惑”,一直有着坚定的文化信仰。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生的督促和鞭策。于是,寻着孔老夫子的足迹,我与孔子学堂相遇。

  初入学堂,首先感受到的,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来自学堂各位友人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赤诚热忱。我们一起研究探讨儒学思想,观点和角度的不同引起了思维火花的碰撞,此之为我们平常的乐趣。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我们渐渐纠结于词句与句读。例如,同样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何为“朋”,为何“乐”等问题,都是我们探讨论辩的着眼点。有些伙伴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谈起见解来可谓是滔滔不绝,同时也为我们开辟了另一番天地,别有洞天,使参与之人受益匪浅。

  不久后,学堂组织大家参观了吉林市博物馆,馆中陈列着书法文物等藏品。在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数篇名家大作,大家的灵魂与精神于运笔用墨中得以体现,而中华文化之美也于其中得以彰显。

  今年6月26日,孔子学堂承办了第一届“孔子学堂杯”书香吉林·书香北华软笔书法、篆刻大赛作品展,作品展以“写中国字,承中华魂”为主题,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吉林市甲骨文学会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文显翰墨缘,笔承中华魂。走入会展的那一瞬间,只觉走入了书法文化的长廊。现场我们目睹大家风采,互相切磋交流,中华灿烂文化再一次大放异彩。

  学堂为我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搭建了高质量的平台,是带领我们不断学习的引路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就这样,沿着传统文化的轨迹,我们一路嗅着文化的气息,来到了吉林文庙。首先,我们到达“白山书院”聆听了王本兴先生的讲座。王本兴先生围绕甲骨文书法创作以及目前甲骨文书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为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与在座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甲骨文爱好者进行了交流,我等听了讲座,受益匪浅。王先生深谙甲骨文书法之道,所讲之言深入浅出,侃侃笑谈间亦可见其弘道之热忱,告后生以箴言方显其传道之使命与责任。甲骨文见证和开启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字发展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而我们的文化之自信早已于所闻所见中悄然增进。

  会后,我们参观了文庙,院内“大成殿、崇圣殿、先贤先儒祠”无不凸显儒家文化中“礼”、“仁”的精神。文化在岁月的沉淀中越显厚重,令人感慨。儒学深邃的思想理论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们研习经典的自觉意识也被激发,深感所知贫乏,所学甚少,需不断于儒学文海中汲取营养而完善自身。

  在我所看来,学堂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文化圣地。在孔子诞辰之际,我们孔子学堂的成员赴文庙参加了祭孔活动,并于我校师表碑前诵读论语经典,与全球同祭孔。逝者如斯,千年而往,儒家之礼犹在耳。我们以虔诚之心、崇敬之情,恭祭先师孔子,我们的灵魂与圣人先哲之精神相沟通。

  传文化胜火,品儒学经典,促古道今承。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尊重传统,崇文尚教,永远都不会过时。在新时代文化浪潮中,学堂以研习儒学促进国学普及为任,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经典文化的队伍中来,在提高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不断地激发着我们的文化自觉。能遇之,吾辈之幸,亦是中华文化之幸。

  文学院 宋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