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孔子学堂    |      2020-04-13    |     人气:1363     |    标签:

        我是长春阳光传统文化协会孔子学堂的志愿者,在阳光传统文化孔子学堂学习传统文化以后,秉承着孔子学堂“做好人”的宗旨,让我对人生、对亲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尘封的记忆中,父亲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他一辈子平凡无奇,更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在我心中的伟岸,却无人能比,那高大的形象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父亲四岁我的爷爷就去世了,是奶奶一个人独自拉扯着他长大,父亲像极了奶奶,既干净,干活又利索,他用过的东西总是很有规矩。每次干完活,他都会马上把脏衣服脱下来洗掉,再换上干净的衣服。那时候生活虽然都很贫穷,但因为他的勤劳能干,我们家的条件总是比别人家要好过的多。记得小时候我去别人家串门,别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是两个孩子甚至三个孩子盖一个单人被,而我们家却每人都能盖上一个被子!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家里总是有肉、有粘豆包、冻梨、冻柿子和瓜子吃。每到过年,我们姐四个都能穿上新衣服、扎上鲜艳的头绳去和小朋友玩。每当这时候邻居家小朋友们总能投来非常羡慕的目光。

  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家在村子里算富裕的家庭,父亲为了我们一家七口能过上好日子,吃了很多常人吃不了的苦。他特别有智慧,但由于他小时候家里太穷,只念到五年级就辍学了。父亲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他经常说:他多亏在大姑和大姑父的帮助下,他才有机会念书识字。在农村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能念上五年级他就已经很知足。他从来不抱怨生活,总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总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起早贪黑地为七口之家创造幸福。

  通过父亲的劳作,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当时全村也没几家有电视的,虽然只是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但是也足够让我们姐四个兴奋了好一段时间,同时让大半个村子的小朋友羡慕了很久。我们再也不用跑去别人家看《霍元甲》、《陈真》了!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全家对父亲又增添了一份敬意和感动!总觉得父亲就是我们的靠山,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是我最敬佩和感恩的人!

  父亲总能苦中作乐,没买电视的时候,每到晚上我们都会围坐在父亲身边,听他给我们讲杨门女将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父亲是很豁达乐观的人,很容易知足。他常说:过去的大地主也没过上现在的生活,即使地主再有钱,他们也没看上过电视!

  父亲很热爱生活,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父亲就会在炉子上用烧水的壶煮上几个土豆,或者用瓷盆扣在炉盖子上烧土豆,等土豆八九分熟,父亲就用事先烧好的干辣椒、毛葱,再拌上自己家下的大酱。我们一大家子都围坐在一个拌好的盆子边,一边用酸菜芯沾着辣椒酱,一边吃着土豆别提多香了!现在想想还觉得是最好的人间美味,时常还会回味无穷!

  我们家里离车站近,记得小时候父亲挑着鸡蛋扒货车去哈尔滨换挂面,因为挂面紧缺,换回来拿到集市上一会儿就卖没了。因此家里也偶尔能借光吃上挂面,当时别人家基本上都是在吃窝窝头大饼子,有的住户甚至还得去借粮吃。所以我们一家七口的温饱,主要是靠父亲一个人用辛勤汗水换来的。那时候奶奶在家养猪,还养了一些小鸡和大鹅,记得奶奶当时养的母猪还特别能生崽儿,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每窝猪崽儿存活率很高,小猪长大除了卖的,剩下最小的猪就留着过年杀年猪,换来的钱父亲也都用来补贴家用。

  母亲是在生产队挣工分,记得当时母亲时常生病,每次父亲就用自行车驮着她十里八村的求医问药,回来再亲自熬药给母亲吃!母亲因有病心情会受到影响,所以经常对我们发脾气,每当这时候父亲就是我们的保护伞。记得我在七岁左右,有一次我发烧了,奶奶告诉了父亲,他就马上跑到邻居家给我弄了一片药,然后把我搂在被窝里让我发汗,那天晚上我佝偻在父亲的被窝里,感受着父亲对我的关爱,在他的照顾下我还真的发了汗,第二天一早我的病就好了。

  父亲虽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记忆当中父亲是特别爱看书的人,父亲看过的书有《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等。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偷着看父亲借来的这些书籍。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学习,要养成善良正直、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品行。他老人家不但这样教育我们,他也是真正做到了。父亲总是愿意帮助别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

  记得父亲回忆说:他十四五岁时就去跟大人拉垡子,老一代的人都有记忆,在那个时代垡子是用来砌院墙和盖房子用的,现在的红砖代替了那个时代厚重的垡子,那时候拉垡子是最累的活,一个十四五的孩子为了多赚钱跟大人干一样的重活,(垡子是用垡刀在草甸子上拉出来一个个二十多公分左右见方的小方块,然后码起来风干才能使用),垡子湿的时候分量很重,父亲对我们说每次他都咬紧牙关才能搬起一块,因为父亲长得瘦小,他如果不努力干,别人就不会带着他出来干活,所以他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换来大家对他的信任。通过父亲的努力,大家都一致认可他,父亲用他稚嫩的身体劳作着,在辛苦劳作中慢慢的也就长大了。

  父亲和母亲家是一个屯子的,姥爷家孩子也多,但家庭条件要比父亲家好很多,当时姥爷是在街里的邮局工作,由于父亲的勤劳朴实能干,姥爷就把他心爱的大女儿嫁给了贫穷的父亲,父亲也跟姥爷保证过:一定善待母亲,不让她受委屈,一定让她过上好日子。母亲常讲:那时候父亲家里很穷,连结婚穿的衣服都没有买起,还是借别人的衣服结的婚呢!结婚后家里就一间房、半铺炕和一口大缸,除此以外还有一位寡妇母亲。通过父母的共同努力,我记事时家里就拥有了两间茅草房。一直到我七八岁的时侯,从老家大李家屯搬到现在的老家米沙子四社,还盖起了三间前面是砖挂面,后面是草编的房子,这对于七口之家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都是父亲通过辛苦的劳作创造的。

  父亲还做到了对姥爷的承诺,每当母亲发脾气的时候,他都会笑呵呵包容。姥爷在我八岁的时候得了半身不遂,母亲是家里的长女,所有的事都得父母张罗,我们家离姥爷家有四五里地远,父亲和母亲会经常回去看望,农闲时母亲最多隔一天就得回娘家一趟,可以说回娘家的道都让母亲给跑平了。姥爷家八个孩子,那时候只有二姨三姨大舅结婚了。姥爷去世以后,姥爷家的四姨老姨和二舅老舅的婚事,也都是在父母的操办下完成的。父亲在外面不管多操劳,他对姥爷的承诺从来不变,因此也让妈妈很安心。

  记得在父亲六十多岁的时候,亲戚家的女婿在工地包了活,求父亲在农村帮着找人去干活,那时候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父亲就用他的人格担保,亲戚不给钱找他要!就这样帮亲戚找到几个工人。一开始工资还能按时发放,可是那个亲戚后来也是因为要不上来钱,连人影都找不到了。所以父亲找的那几个工人就来我们家要钱,父亲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就答应大家实在找不到人,他来还这些钱!知道这事后我们全家又生气又心疼父亲,可是父亲却说那个亲戚也被坑了没赚到钱。为了那份诚信,父亲那么大年纪了还迫不得已出去打工,用了两年多时间才把欠的工钱全部还完。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侠骨柔肠之人,有担当,一辈子说到做到,从来对生活没有抱怨过,总是自己承担着各种压力。

  父亲也许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儿子,但是当他老了,他却经常对别人说:“我有这四个女儿就够了,拿四个儿子我也不会换。”2013年12月父亲得了直肠癌,病灶部位离肛门2厘米,只能手术切除,看着老父亲无助的躺在病床上,家里人都非常揪心!在医院手术期间,我们姐四个全程陪护在父亲的左右,病房里的医生患者都对我们的精心护理投来羡慕的目光。每当这时候父亲也会回应欣慰的笑容,常说这辈子托女儿们的福了。

  直肠癌手术虽然延长了父亲的生命,但是也同时带来了麻烦,父亲那么一个刚强利索的人,却每天戴着个造漏袋生活,这让他无法接受。起初一直是我替他换造瘘袋,但出院快三个月了,父亲还是接受不了现实,一有情况马上召唤我。后来我就逐渐开导他,他才尝试着接受现实。他慢慢的开始出去溜达,一开始围着屯子溜达走圈,到后来推着推车去捡干树枝、柴火回来给母亲烧火。父亲还会把每天捡的树枝都整整齐齐摆在小棚子里。父亲通过几个月的锻炼恢复了一些体力,又拿起了洋镐去树林里把树墩砍回家整齐的排好,似乎能感觉到他想趁着自己能动弹的时候,尽量多为妈妈攒一些烧柴。

  看到父亲能够正常的生活了,我们姐妹四个都很心宽,我们全家通过一起努力,使父亲坚强地战胜了自己。后来我们每个月都能回去两趟看望父母,给他们买生活的必需品。父亲的最爱是黑牛豆奶还有各种糖果、饼干和糕点。有时候父亲像孩子似的吃着糖块和糕点,每喝一口豆奶还说:你说这黑牛豆奶咋这么好喝啊!

  2016年父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了,病痛折磨的他一宿也睡不上两三个小时觉,父亲天天只能靠看电视打发时间。母亲因为有腰间盘突出和风湿病,腿脚也越来越不利索了。这些年父母生活在农村,两个人虽然不缺吃喝,但是当时我们都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已经老了,到了需要我们照顾和陪伴的时候了。

  2016年9月初,我准备去深圳看望女儿,所以姐妹们相约开车回家看望父母,一进家门看到的是屋里脏乱不堪,我们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开始收拾,半个月的时间,厨房的锅盖上落满了灰尘,地上的瓷砖快看不到原来的模样。看到母亲扶着墙来回走,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就觉得几日不见,父母老了很多!

  从长春飞到了深圳,来到了女儿身边,我把姥爷姥姥的现状说给了女儿听,女儿听后对我说:妈妈,姥爷姥姥辛苦一辈子了,真的没享到什么福啊,虽然吃穿不愁,啥都不缺,但是马上要冬天了,你说他们这个冬天可咋过呀?我说:嗯,真是愁人,现在姥爷病疼折腾的也挺厉害的,姥姥腰疼走路都费劲了,这时女儿又说:妈妈您看这样行不?您可以回去把咱们新买的房子装修一下,跟我大姨她们再商量一下,把姥爷姥姥接到咱们家里来,咱也不图什么,让两位老人家也住住楼房,享一冬天的福吧,不然大冬天他们还得起大早烧炕。听了女儿的一番话,我心里很暖,心想这孩子真有孝心啊!同时为女儿的豁达、善良而感到欣慰。在深圳陪了女儿几天,我就急着回到了长春,开始筹划装修我们的小家。

  装修时,女儿远程遥控着,这里应该怎么弄,那里应该怎么弄。这是女儿为长辈安享晚年准备的家!也是我和女儿漂泊十几年后拥有的家。工人以最快的速度,才用了一个月零两天就把家装修完毕, 家的面积虽小,但是足够温馨。我和姐、姐夫回到农村把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接到家。一进屋父亲就各处欣赏起来,从表情上就能感觉到他太满意了!他说:没想到我都70多岁了还能住上楼房,也能在有生之年尝尝住楼的滋味!听了父亲的话,其实我没感到骄傲和自豪,相反很是内疚。以前我们活着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把心都放到了自己的儿女身上,忽略父母已经太久了!从接父母到家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一定要让父母在我家安度晚年,不再给自己的余生留遗憾!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艰辛,孝养父母都是我们为人子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在我家,姐妹们来看父母就方便多了。父亲喜欢吃面食,我就换着样的做给他吃,烙饼包饺子蒸包子这些都是父亲所喜爱吃的,父亲从一开始每顿吃三四个大包子到后来每顿只吃一两个。其实我们的父母要求不高,普普通通的生活就能让他们很满足。以前我们只知道一味的给他们买各种吃的,或者给他们钱,即便他们拿着钱也舍不得花,这也是所有父母的共性。

  这样的幸福生活维持了四个月,老父亲的病情就逐渐加重了,看着他日夜饱受痛苦的煎熬,作为女儿我却无能为力,我总是在祈祷老天爷,假如我能替父亲承受病痛之苦的话,我可以代替他承受所有的折磨!老父亲的坚强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他一生受的苦,所担的责任,也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在二零一七年的正月二十二日那天,我最亲爱的老父亲还是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女儿们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也没能力让父亲有回天之力,他老人家永远的离开了爱他的爱妻和爱女。

  父亲去世后,我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还做了一名光荣的阳光协会志愿者。尤其是在阳光传统文化孔子学堂学习以后,还有幸听到了全国十大孝子王希海老师《久病床前有孝子》的分享。王老师分享了他如何26年如一日,侍奉他植物人父亲做出的点点滴滴。为了照顾父亲,他当时放弃了成家的念头,放弃了出国赚钱的机会,他发誓让父亲活到80岁,这种人性本有的爱如今感动无数人,听过他的课,人们都会重新面对自己的双亲!我当时一边听一边流泪,一边感悟在父亲身上留下的遗憾。当时我还暗下决心,我还有机会尽孝,因为我老母亲还健在。我暗自向父亲承诺,未来我就是母亲坚实的依靠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