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总722期):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第三纪”

  国学大讲堂    |      2019-02-23    |     人气:1794     |    标签:

 

由省社科联、市社科联、市文广新局、市孔子研究会、市文明办、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市文庙博物馆、长春文庙孔子学堂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将于2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30,在长春文庙明伦堂报告厅继续开讲。本期讲座,由长春大学教授、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金海峰先生为大家讲授: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第三纪”。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被称为“大道之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其传承过程中,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易经》创立发展的“三圣”之一。孔子晚年十分喜爱研读《周易》,为此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他对《周易》的阐发和利用,在《周易》几千年的传承历史当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另一方面,《周易》也使孔子的思想更加丰富,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本期讲座当中,张鸣雨先生将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大家介绍了孔子研读《周易》的故事和心得体会,梳理孔子与《周易》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重点解读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周易》“十翼”的内容,让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更加清楚地认识《周易》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进而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奋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自2005年创办以来,将经典里的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贴近人心,本于人性,用平和的语言传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生道理,搭建了专家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平台,成为不设门槛、公益开放,“传承人文精神  展现时代风采”的“市民大课堂”,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提高市民阅读热情和综合素养,推进长春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市民的欢迎,先后获得了长春市、吉林省和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

    2018年11月7日,吉林省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春市文庙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我馆精心打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通过每周一期的公益文化讲座,举办“德化天下——中华德文化专题展”等活动,有力地传播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持续夯实基层工作的群众基础,让理论知识接地气、入人心,为党的十九大在基层有效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创办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让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学校教育、社区建设、企业发展相结合,引领人们回归读书,爱好写字,注重家风家教。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长春文庙孔子学堂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活动,努力为市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高地和精神空间,同时,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吉林省推广指导委员会设在了长春文庙。通过积极努力,我省许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乡村、校园、社区建立了孔子学堂。通过孔子学堂的建设,引领风尚,成风化人,接续传统,服务百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起谱写更加美好的时代华章!




    主讲嘉宾简介:金海峰,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春大学教授、网络国学院院长、网络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聘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兼职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科研成果获多项国家奖励。发表“儒家成功学”相关论著,在全国各地举办千余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