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总752期): 《大学》中的修身之道

  国学大讲堂    |      2019-09-16    |     人气:1157     |    标签:


 

由省社科联、市社科联、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孔子研究会、市文明办、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市文庙博物馆、长春文庙孔子学堂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将于9月14日(星期六)上午9:30,在长春文庙明伦堂报告厅继续开讲。本期讲座,邀请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主任孙景丽老师为大家讲授:《大学》中的修身之道。

《大学》是我国儒家经典读物,在宋代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深深影响了其后的中国读书人。《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思想和规范,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和处事原则。时至今日,人们要找回自我,达到理想的人格精神境界,《大学》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期讲座,孙景丽老师将根据自己多年来的阅读体会和实践经验,为大家解读《大学》的大意,阐述《大学》中的修身之道,利用儒家经典帮助大家认识修身的现实意义和具体途径。

主讲嘉宾简介:孙景丽,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主任、长春文庙国学大讲堂主讲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将所学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孙老师曾受聘在全国多地举办国学应用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讲过《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系列课程。她的讲座深入浅出,使众多初学者成为好知者,使好知者成为乐知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自2005年创办以来,将经典里的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贴近人心,本于人性,用平和的语言传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生道理,搭建了专家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平台,成为不设门槛、公益开放,“传承人文精神  展现时代风采”的“市民大课堂”,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提高市民阅读热情和综合素养,推进长春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市民的欢迎,先后获得了长春市、吉林省和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

2018年11月7日,吉林省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春市文庙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我馆精心打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通过每周一期的公益文化讲座,举办“德化天下——中华德文化专题展”等活动,有力地传播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持续夯实基层工作的群众基础,让理论知识接地气、入人心,为党的十九大在基层有效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创办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让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学校教育、社区建设、企业发展相结合,引领人们回归读书,爱好写字,注重家风家教。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长春文庙孔子学堂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活动,努力为市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高地和精神空间,同时,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吉林省推广指导委员会设在了长春文庙。通过积极努力,我省许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乡村、校园、社区建立了孔子学堂。通过孔子学堂的建设,引领风尚,成风化人,接续传统,服务百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起谱写更加美好的时代华章!

星期六,长春文庙免费开放。欢迎光临国学大讲堂,收听精彩国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