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总864期): 《中庸》中的处世之道(一)

  国学大讲堂    |      2021-11-26    |     人气:1914     |    标签:

0- 国学大讲堂 (1).jpg


为满足国学大讲堂听众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听课需求,方便更多的人利用网络收听讲座,由省社科联、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广旅局、市孔子研究会、市文明办、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市文广旅局关工委、市文庙博物馆、市文庙博物馆孔子学堂、市文庙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文庙博物馆关工委等机构联合举办的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于1127日(星期六)上午9:30,采取线上方式继续开讲。本期讲座,由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主任孙景丽为大家讲授:《中庸》中的处世之道(一)    

《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为孔子嫡孙孔伋(字子思)所作,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全书共33章,道出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道理以及古代先贤追求生活平衡、不走极端的方法论特点和人生追求。本期讲座中,孙景丽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分别通过郑玄、程颐、朱熹的观点,阐释“中”“庸”二字的含义,生动讲解《中庸》的第一章内容,深入分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间的关系。  

主讲嘉宾简介:孙景丽,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主任、长春文庙国学大讲堂主讲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将所学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孙老师曾受聘在全国多地举办国学应用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讲过《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系列课程。她的讲座深入浅出,使众多初学者成为好知者,使好知者成为乐知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学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自2005年创办以来,用平和的语言传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生道理,搭建了专家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平台,成为“传承人文精神  展现时代风采”的“市民大课堂”,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提高市民阅读热情和综合素养,推进长春学习型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市民的欢迎,先后获得了长春市、吉林省和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春市文庙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我馆精心打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自成立以来,通过每周一期的公益文化讲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理论知识接地气、入人心,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创办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引领人们回归读书,爱好写字,注重家风家教。长春文庙孔子学堂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活动,努力为市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高地和精神空间。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吉林省推广指导委员会设在了长春市文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