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弘扬、传承孔子优秀教育思想为要义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它以“仁爱”为魂,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以“修身立志、怡情养性、健全人格、追求成功”为理念,以“文质合一、内外兼修、知行统一”为教育目标,以“诚朴、刚毅、乐观”为训。
我自幼喜爱书写,至今已习练书法十余载,软硬笔兼修,先后取经于多家。我与孔子学堂的故事,便要从“书法”讲起。
2017年下半年,孔子学堂落户北华大学,我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爱好者、学习者、支持者与受益者之一,作为孔子学堂的关注者与支持者之一,喜闻佳音。2018年5月初,我得到消息,我校孔子学堂与吉林市甲骨文学会将于6月联合举办我校第一届“孔子学堂杯”软笔书法、篆刻大赛。大赛由我校文学院与孔子学会承办,由我校美术馆协办。我是在校大学生,同时也是我校文学院学生干部之一,虽然学业、学院工作尽皆繁忙,闻讯仍当即决定参赛,只因不愿错过与大家切磋交流、向名家请教的良机。所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技艺不经切磋,难能求进;识见不经交流,难求其精博。
故乡江苏常熟,距此千里之遥,我远赴异乡求学,随身行李实繁,为尽可能地减负,无奈之下,笔墨纸砚未能携带。于是,我走访学校附近的文具用品商店,觅得文房四宝。而后利用一切闲暇试书,期能尽快适应手中这支陌生新笔的脾性。找到原先的手感之后,我选取道家哲学代表人物老子所作《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之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为内容,以毛笔作楷书一幅参赛,获二等奖,6月26日下午,作品列于我校美术馆展出,我有幸赴现场一观。在那里,我比众家短长,赏书风墨韵,更与多位书法篆刻爱好者互述心得,聆听名家讲解书法之道,受益良深。
同样是在6月,北华大学“孔子学堂杯”大学生诗词大会由我院承办。闻讯,我院团委立时积极准备,期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最适宜的知识性难度,取得最佳的展示效果与学习效果。我作为团委学生干部,又是文学爱好者与研习者,应团委要求参与出题与审题工作,坚持杜绝题干表述歧义与知识性错误。许多个日夜里,我一面将眼前流过的一行行汉字与自身文化素养相对照以互相纠错、互相印证,一面又通过接触未知来扩展知识面,加深认识。我之所以认为它有意义,在于既能为学院出力,又能借此温习已知和探索未知,是以利己又利人。为学子们提供一次研习传统优秀文化与反观自身的良机,在竞争的同时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热情,这也正是此举初衷与意义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国学课堂”在吉林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孔子学堂为依托,进校园、进社区,授课对象无论老幼男女,致力于让更多的现代人了解国学的现世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北华大学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2018年9月,我作为我校文化志愿者中的一员,应邀对大学生进行授课,将我对国学固有的了解以及参与孔子学堂文化活动前后研习国学的心得与大家分享。此前我虽然有过多次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经历,但要说仅凭一己之浅学给人授课,这还是第一次。授课结束后,我与听众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我的表现褒贬不一,我虚心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历练与挑战,更是对我修习人文的鼓励与鞭策,在我向人文高峰攀登的征途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是我与孔子学堂的故事。我理解的“孔子学堂”并非仅学孔子之说,之所以称其为“孔子”学堂,在于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与标识。故与其说学习孔子教育思想,不如说古为今用,取经于中华优秀文化这一笔对当代社会极其珍贵的财富,甚至大而广之,察举世之雅言瑾行为给养,汲取以为我所用,探索挖掘其现世价值,以期能更好地指导社会发展与现代人的成长成才。
我坚信:我与孔子学堂的故事仍将继续,我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仍将继续……
文学院 展鲲